唯一听众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唯一听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唯一听众说课稿1一、说教材:
1、课文简介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能力目标: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德育目标: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3、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写人类文章的学法来对文本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神态以及心理的描写,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研讨法、活跃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品赏文章,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法: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采取“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经过上节课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在这里配上一段小提琴独奏,让学生在美丽的弦律中把这个感人故事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的内容,一是复习课文,二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情感。
1、重点交流文中“我”与老教授的三次交谈。
第一次交谈
(1)、请学生画出第一次交谈的内容。
(2)、学生交流:从“我”与“老教授”的谈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反馈。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二次交谈
(1)、请学生画出第二次交谈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品格。
第三次交谈:
(1)、请学生画出第三次交谈的内容。
(2)、交流:老教授说“我”的琴声给了她快乐和幸福,你认为这样的话有什么作用?
(3)、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教师小结:老人的话语给予“我”很大的鼓励,那么老教授的眼神呢?又会给“我”带来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关注老教授的眼神。)
2、抓三次平静的眼神,感受老教授的真诚无私。
教师相机点拨:
(1)、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2)、体会出老妇人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我艺无止境,还需不断地努力。
(3)、指导朗读:就这样,我们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音乐、温馨的感觉中,你能把这样的温情留驻心头吗?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的设计,重点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态的句子去品读,在朗读、体味中深入领悟人物的品性,让学生受到心灵的滋养,并且从中学到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三)角色扮演,感情升华。
自己找伙伴,两人选择喜欢的一次交谈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体会人物的高尚品格,同时,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培养。)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我的琴技这样突飞猛进除了我自己的努力,离不开自称耳聋的老人的鼓励,这位老人真的是一个聋子吗?她为什么这样说?(发现我缺乏自信心,不想给我更多的压力,好让我逐步增强信心)那你觉得这位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在你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的人吗?
(六)作业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生活中一直默默鼓励你的人。
四、说教学板书
xx
唯一听众说课稿2一、说教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二、说学生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
第三组教材的总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阅读课 ……此处隐藏25957个字……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
2、教学目标:预习课中已扫清字词障碍,针对第二课时,我制定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交流。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
本课中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通过语言训练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三、说教法:
2重点抓住三次对话、三次平静的眼神,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展开思考,从而感受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四、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生为本,因学而教。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听众)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床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2齐读课题,提问:“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唯一的听众”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3现在这两个问题,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xxx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做了什么事情?
明确:鼓励“我”,帮“我”树立信心。
(三)、火眼金睛
1、请你找一找文中“我”在遇到老妇人之前拉小提琴时的表示动作、心理的词语。(男生)(沮丧、蹑手蹑脚、脸顿时烧起来、抱歉、溜走)
读了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音乐学子?
3 2、请你找一找文中“我”在遇到老妇人之后拉小提琴时发生变化的词语。(女生)(无法割舍熟练)
透来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了这位年轻人有什么变化?
(四)、研读老妇人诗一般的语言
1、我们怎样学习写人的文章?
2学生默读,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1)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2)“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4)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与幸福。
3、分析句子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明确: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也发现“我”缺乏自信。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一个聋子呢?)
明确: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五) 、研读老妇人平静的眼神
1、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大家在文中找找,描写老妇人眼神的句子。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思考:为什么老人的眼神总是平静地望着我,而且像“深深”的潭水呢?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
4这是平静的眼神,更是(慈祥、鼓励、关爱)的眼神。
3、此时无声胜有声,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又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写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六) 、回顾内容,思考问题
1、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2、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呢?
“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老教授)
这个“唯一”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七)、总结
做一个倾听者!
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微笑!
愿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
六、说预期效果:
1、第一个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交流。应该完全能达到。
2、第二个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绝大多数同学能达到,极个别基础差的同学很有难度。
3、效果预期:学生能充满热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真情,在读中想象,补充文本空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