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3 19:21:06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纪昌学射》

1、读课题,懂得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2、请带着你要了解的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2、根据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请补充好题目:纪昌_____________学射;纪昌学射___________。

3、汇报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讲述主要内容时,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予提示:纪昌跟谁学射箭?纪昌怎样学射箭?结果学得怎样?

⑵ 交流对课题的补充情况,并请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所填词语的意思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可能填写:

纪昌认真学射、纪昌刻苦学射、纪昌学射很用功、纪昌学射很有毅力和恒心、纪昌学射不怕辛苦等,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从哪看出来的,重点指导读好第二、三自然段。

三、体会寓意

1、谈一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2、总结:

纪昌学时这个故事,真的是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知道了,学习本领,绝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练好基本功,还要有认真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关于扁鹊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引导阅读

1、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扁鹊是著名的神医.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扁鹊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能猜猜他治病的结果吗?

2、那么,扁鹊为谁治病,结果是否如你们所料呢?

三、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汇报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时,做以下板书:

蔡桓公神医扁鹊

全身疼痛──死了无能为力──跑了

2、细读课文,请写出这个有违常理的结果的原因,能写几条写几条。

四、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在小组内交流原因,形成小组意见;再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主要原因,小结:小病是觉察不出来的,觉察出来已经晚了;小病不治终将酿成大病,即使是神医也救不了命;听到医生说自己有病,就不高兴;不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2、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尤其是扁鹊和蔡桓公四次相见的段落。

3、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学习生字,书写练习

六、总结拓展

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这两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做事、做人的道理。这样优秀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余时间读一读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更多有益的启示。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

《扁鹊治病》原文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医叫扁鹊。一天,他去拜见蔡桓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便邀功请赏。”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立刻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解释道:“病在皮肤,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找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读写“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男女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中想法,学会不要讳疾忌医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我的看法。

三、教学的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我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生病自然要看医生,今日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医生,但是他的一个病人不听劝,最终不治身亡,他是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扁鹊治病》你们先读一下课文吧!

教师指导: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我的疑问或写下自我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学生读书:

提问学生:

教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干什么职业的?

教师:用我们平时的一个词语我们叫扁鹊:(神医)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它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请同学打开书,轻声读课文。

2、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提出自我的疑问或写下自我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人教课标版《扁鹊治病》 ……此处隐藏19190个字……治病》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联系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3、懂得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人物内心想法,感受名医扁鹊神奇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教学难点:

懂得不能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寓言故事有关。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2、你们都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明白了这么深刻的道理,真让老师佩服,这也是寓言故事的特点——小故事,大道理。

3、(板书)语言文字多么神奇啊!

4、第二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5、(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

6、(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7、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8、板书课题。

9、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只要掌握方法就简单了,我们今天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起因经过结果”)现在我们再请人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

4、我们来一起概括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起因是扁鹊看出蔡桓公生了病,想为他医治,经过是几次向他说明,(四次)那我们可以说多次,结果蔡桓公根本不听,最后病死。

5、小结:我们刚才不仅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我们仅仅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还不够,应该读得更深入一点。这样才会有深度,才会有内涵。

三、通过词句,品读人物

1、你能不能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想法呢?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什么想法?

2、带着理解的这种感情去读。

3、扁鹊是名医,还应带着关心去读,还有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从扁鹊的语言中体会到了扁鹊的内心,还可以从什么体会扁鹊的内心?

5、那谁来说说你从扁鹊的什么动作中体会到了?

6、是啊,扁鹊不愧是名医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而且是一会儿就看出蔡桓公有病,这可见扁鹊的医术高明。(板书:医术高明)

7、再读读蔡桓公的语言,你能从蔡桓公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8、你能读出来吗?

9、体会得好,读得也流利,还有谁能读出傲慢的?(生读)

10、蔡桓公是国王,他的声音很大,还有谁能读吗?(生读)

11、声音大多了,你还能体会到大王的什么吗?

12、板书:自以为是

13、那请你读读。(生读)

14、确实是一位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啊。

15、刚才我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学法: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

16、大家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次拜见的情形,你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想法的变化了吗?

四、自主学习,加深理解

1、学生用以上方法自学,教师出示自学目标:

(1)扁鹊心情有什么变化?

(2)揣摸蔡桓公的心理?

(3)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他的内心想法?

2、扁鹊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会学以致用了,他为什么会越来越焦急了呢,你抓住了重点。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第一次:“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第二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第三次:“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4、(引导朗读)扁鹊是一位有责任的名医,看到蔡桓公明明有病,却不肯医治,他急啊!

生(朗读):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师:看到大王的病越来越严重,他急啊!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师:看到大王的病更加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他心急如焚。

生(朗读):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师:我们把扁鹊的三次劝说放在一起,分男女生来读,要读出扁鹊的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

5、男女生对读。

6、可是蔡桓公呢,对扁鹊的劝告有什么表现?

7、蔡桓公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会怎么想?

8、作为蔡桓公要怒了,他怎么想?扁鹊一遍又一遍说他有病,蔡桓公却一次又一次否认,蔡桓公怎么样?

9、有个词叫“固执己见”。(板书)

10、我们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得更深入了,扁鹊一次又一次冒死进谏,你觉得扁鹊怎样?

11、小结:是啊,这都体现了扁鹊的医德高尚。(板书:医德高尚)

12、再次总结学法:那么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生: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是高明的写作方法。

13、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了。根据我们前面的学习,完成一份蔡桓公的病历。引导读病历。

14、蔡桓公是一个明君,他在位时到处招贤纳士,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年仅44岁就病死了,蔡桓公死于什么呢?

15、不听别人的劝告,自以为是。

五、理解寓意,拓展延伸

1、找到了死因,再看病历,刚开始只是微小的毛病我们用“微”来概括(板书),结果不治,不听劝告,病情渐渐加重,我们用“渐”来概括(板书),最后病死。这说明要活好,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啊(板书),用一个词来概括“防微杜渐”(词语补写完整)。这充分说明了小错不改会量成大错。

2、激情小结:为了不让蔡桓公的悲剧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改微杜渐。知道了寓意,我们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呢?

3、课件出示学法:

生(齐):品读言行,体会内心,感悟性格,寓意深入,获得更多。

4、希望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下去后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明白更多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小故事: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自以为是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大道理: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