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2 07:33:15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近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此处隐藏31417个字……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习)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平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