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5-09-23 16:24:06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运算定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

“算法易模仿,算理难深入”这是孩子们学习运算是碰到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教师教学是面对的棘手问题,今天的主题研讨活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既提供了理论支撑,又有了具体操作的章法可循,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先由来自北京教科院中心的贾福录老师带来的《“数的运算”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思考》微讲座,然后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以实例帮助老师们理解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贾老师对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和“隔断墙”的区分,让我有了清晰的理解。承重墙“是数学的本质,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石。运算教学中的”承重墙“是:支撑学生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重要”数学意义”;在运算学习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经验与能力。“隔断墙”是不利于学生知识建构、阻碍学生发展的数学内容及表面形式。运算教学中的“隔断墙”是不同阶段学习的运算法则、运算方法。如:凑十法、破十法、平十法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表面上的不同,体会到本质上的联系,就是打通“隔断墙”。

在《运算定律》单元整体设计中,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它的内涵和价值,根据前测数据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已有板块很到位。通过对学习本质、学习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举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材编排特点抓住了核心概念,从而设计出匹配的教学目标。在两位老师的解读中,我们深入解读课标、梳理教材中的前位和后位知识,从“积累模型建立的学习经验”和“凸显推理、抽象、建模思维方式的构建”两个方面入手,在问题情境、列式解答、发现规律、举例验证、算理解释、模型表达的过程中实现模型的建构,在探寻规律环节通过四个步骤完整地经历建模的全过程,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沟通,真正内化运算的意义。

两位老师进运算定律单元进行了整体设计。他们从单元的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内容的层次水平和学习要求,清晰的指出了本单元的能力目标。然后分析不同年级的教材找到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发现运算律在运算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基于对学情,教学内容的分析,将本单元的内容打通,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交换律放在一起研究,把简单的“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整合在一课时,承载起种子课的作用,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的方法,为后面探究其他运算定律做好准备。

这次课程也帮我打通很多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如:数的运算和数的意义其实是不分家的;课标提出的运算能力是正确的进行运算,在传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加法和减法其实是单位的.累加和累减;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时,要沟通算法之间的联系。

听了老师们的讲解和专家们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数的运算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更易理解算理,数形结合,抓住认知起点。数运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理解数的核心本质很重要。从生活经验出发,直观教学,理解抽象的内容。用实物教学,以及形象的图片讲解,非常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欢,主动去学。感谢各位老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

通过这次的研讨,在专家老师的解读与分析,让我对数学学科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有所理解承重墙与隔断墙,今后教学实践活动中怎样把握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间的联系,采取有效的手段引领孩子们学习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受益匪浅。感谢专家和老师们的干货分享,对我来说是实质性的指导,正如视频所讲,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算法容易模仿,算理确是难以理解,今天有了更多的方法来指导我的教学,再次感谢这次活动。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2

《加法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经过讨论,观察推断,发现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学自己讲,小组合作探究,应该说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反思的过程,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自己的理解。两个运算定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2、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是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合作,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3、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定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运算定律(字母表达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

4、因为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还有些欠缺,对于加法的运算定律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堂上因为学生展示、学生讨论,时间的分配和把握就显得不够合理,这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3

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合理的计算,还要掌握灵活的计算方法,何老师这节课正是在学生掌握了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我觉得这节课有一大特点:就是实。

“实”体现在:

1、课前复习扎实有效。因为数学课的课前复习很重要,它可以为新课做充分的'铺垫与衔接,把前面零散的认知集中一点,便于学生在新课中类比活应用。

2、课中首先将所有运算法则一一复习,再在复习过后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印象。

3、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汇报,通过自己与别人的进行对比,达到互相补足,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于:

1、教师对于“班班通”的运用不是很熟悉;

2、我感觉教师出示的计算题的计算量相对有点大;

3、教师对于后面习题的讲解不够细致。

改进建议:

在此,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建议:

1、我觉得教师在计算题讲解过程中,可以出示计算过程;

2、可以适当的减少计算题的题目,让所有学生能完成练习。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4

在备课时,我原本以为这是一节比较简单的内容,四年级时学生就学习了整数以及小数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而此节课只是将这些运算定律迁移到分数的加减运算当中。但是在今天课堂上却出现了很多波折。

……此处隐藏7722个字……不能灌输,更不能速成,它需要一个长期感悟的过程。

2、简便计算与学生的数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对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大有益处。

3、简便运算的思路会有很多,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4、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各种简算题型分类整理,让学生从整体认识到个别比较,加深简算的印象。同时,加强变式、逆向的练习,提高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的能力。

5、简便计算的意识还要渗透于解决问题中,在没有“简便计算”这样的显性要求下,学生也能考虑简便计算。

6、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简算的兴趣,逐渐掌握简算的依据,逐渐领会简算的技巧,真正具备简算的意识,让学生明白三个层次:

①、进行简算应该由一定的运算定律、性质作为依据;

②、必须正确、适当地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③、应该根据数据特征灵活选用运算定律、性质。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3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综合运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是我讲的第一节课,课前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到了课堂上还是觉得不够充分,做教案和课件时所想到的情况远远不足以应对同学们课上所做的反应,比如一道题的解法,我准备三种,但是学生就可能想出十种、二十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我在课上随时注意捕捉同学们的想法并理解和解决引导。虽然上课时我并不紧张,但是在应对同学们的种种想法解题思路时还是很局促。在讲到这节课的重点:计算李叔叔骑行总路程时,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这里我只讲到了原式之后的第一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第二步四个加数两两结合,最后得出结果比按步骤计算要简便,却没有想到同学们早已经把四个数按原来顺序相加的原式省略掉了,直接就是交换位置之后两两结合的式子了。直接导致这样讲定律的运用时就不知如何下手,很是被动。

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会注意将课前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才行,方方面面要想到。尤其注意跟随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的方式用比较“方便”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注意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引导他们;还要注意不能忽视部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同学,其实讲课大部分时间是要将给他们的,只要他们能接受,能听懂,那么这堂课就差不多达到目标了。

课堂刚开始同学们非常积极,可能因为本身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对于同学们来说都不是很困难,掌握的比较好,所以会很乐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能大家对于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比较好奇,课上想表现自己,所以还比较活跃。但是毕竟小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在课堂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像开始那样气氛活跃了,仅仅是一部分平时一贯活跃的同学继续对我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做答,其他同学不再积极,甚至可能开小差了。对于集中同学们注意力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及时注意同学们的反应,适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强调一下注意听讲,比一比谁坐的好,谁反应快哪一个小组领先等等方法来吸引同学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同学来激励其他同学,多鼓励少批评。

经验还需慢慢摸索,逐步积累,每堂课都可能暴露出问题。我一定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注意这些问题,争取讲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学生都学会。

我觉得王春风第一次讲课还是不错的,能分析自己的不足和自己以后注意的问题,老师能不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扑捉信息引导,甚至纠正或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完成重难点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实习老师开始不可能做得很好,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4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简便计算,简便计算的依据是根据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得来的。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优生来说,还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有比较大的难度。

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秀的小组长担任小老师点对点的`辅导学困生,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使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有进步。这是非常好的。

在学习过程中,乘法的分配律则明显是学生的难点,部分学生无法举一反三。如4.8×9.9,2.7×99+2.7这些稍有变化的简算题错误率较高。在以后的复习课中,要重点复习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

在小结时,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有限,主要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学生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但却不能用语言概括这些数学活动,这需要以后的课堂中长期的引导。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15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104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习题,学习的是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的过程,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数加减法是否可以简算,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迁移的认知规律,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简单的多媒体,创设贴近儿童生活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

1、教学时,我创设了春季运动会的情景,通过有激励性的四项技能竞赛情境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小数加减简便算法的探索活动,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2、我结合学生原来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学生独立自行计算,发展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从求选手总成绩不同的算法中比较、悟出整数加法定律在小数计算中同样适用。通过情境中特设计的两道都能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一道不能简便计算的数据,使学生在有限个例证中证实了初步构建的数学模型,懂得能否凑成整数是判断小数加减算式能不能进行简便计算的依据。

3、练习设计层次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反应或拓展,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新知的应用、开放题思维训练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

4、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如本课教学内容有数字的特殊性,如何根据学生生活创设趣味性、有效性、真实性的最佳的教学情境;计算课应怎样驾驭课堂既体现自主学习,又不枯燥乏味;在独立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应怎样及时引导和帮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抛砖引玉,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是我本节课的目的。教海无涯,又因本人水平有限,本课堂教学难免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指点迷津,多多指正。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